如何打造前海科技創新生態?灣區科創産業發展構想

來源:前海科控公司科創部 曹培竣

時間:2018/09/17

瀏覽量:

2010年8月,國務院批複同意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著力將前海打造爲“特區中的特區”,這是國家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三十周年後的曆史節點上,所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應運而生的前海科創投,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爲核心的黨中央正確指引下,聚焦科技創新生態,不斷完善科創服務體係,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新的增長極雛形正在逐步形成。

01現狀分析

可以用三個要點來概括前海科技創新生態的現狀,即:優勢明顯、劣勢掣肘、機遇難得。

(1)優勢明顯

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前海片區通過深港西部通道、港深西部快速軌道及深圳灣與香港海陸相連;位于穗莞深城際軌道、深中通道、廣深沿江高速等交通線重要位置;毗鄰兩大世界級港口和機場,成爲重要交通樞紐的同時,構建了完善的大交通係統。

有定位清晰的前海規劃。前海依托優越的地理位置,分別將桂灣、前灣、媽灣片區定位爲核心商務區、綜合發展區和保稅港片區。同時,前海也在努力探索面向未來的綠色高效城市發展模式。

有巨大的政策紅利。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前海可在合作區實行比經濟特區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試政策,這讓前海動力十足。

(2)劣勢掣肘

有巨大的優勢,卻也有“阿喀琉斯之踵”的隱憂。盡管擁有巨大的地理優勢,然而有限的空間卻成爲前海的雙刃劍。根據《前海綜合規劃概況》,前海占地面積僅14.92平方公里,甚至不及橫琴區規劃面積的一半。這樣一來,前海的確不用擔心“攤子鋪太大”的問題,卻不得不陷入“如何鋪開”的困境。此外,有限的縱向空間進一步限制了建設規模的拓展。這一點在現在的前海矛盾尤爲突出,一些胡子工程正源于此。尤其是前海所探索的綠色城市發展模式,客觀上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使前海目前的發展緩不濟急。這樣,手握衆多資源的前海,始終難以大量變現,在産業選擇上也不得不謹小慎微。有限的空間,巨大的資源,在衆多巨頭虎視眈眈的前海,其結果就是創業成本居高不下,外來中小科技創新企業難以起步。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前海科技創新局面極易形成載體空心化、地産化。

此外,在巨大紅利的上層政策下,前海的相關政策體係不夠完善,覆蓋不足,空白較多。這給予了前海無限可能的同時,管理條例和扶持辦法的缺失導致社會資本期待不高,興趣不足,投資力量不夠。相關政策及引導基金的失位,使得作爲核心産業的科技服務發展緩慢,入局者不足。因此,缺少外力幫助的創新創業載體,目前也呈現出質量不高,規模偏小的現狀。

同時,在近水樓台的大交通環境下,卻存在著前海太小,交通環境及配套設施滯後的問題。公共交通網絡稀疏,只能勉強滿足前海目前需求,難以跟上前海發展的腳步。由于靠近填海區和碼頭,貨運帶來的路面空間擠占及安全隱患,加大了道路及城市管理難度,也使得媽灣片區略顯混亂。這對于求賢若渴的前海無疑是如芒在背的。

(3)機遇難得

2010年8月26日,國務院出台《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批複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前海開發建設的支持和指導,在相關政策實施、項目安排、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爲促進前海現代服務業的集聚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2012年12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前海。他鼓勵前海人,要敢于“吃螃蟹”,落實好國家給予的“比特區還要特”的先行先試政策,“既然授權給你們了,就要大膽地往前走!”

2017年12月7日,前海科創投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高端科技創新服務“前海樣本”步入具體實施階段。

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發表重要講話:“中國要強盛、要複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爲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02 路徑設想

新思想指引新征程,發展的路徑決定發展的方向。由于目前前海科技創新生態尚處襁褓,使得前海的可塑性極強,前景十分美好。作爲早期的前海,打造科技創新生態的關鍵詞是“可持續發展”、“良性循環”,路徑選擇尤爲重要。

(1)突出特色政策

結合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開放有關政策的批複,前海可以在金融改革、稅收體制改革、人才特區、法律事務合作、教育合作、醫療合作、電信業合作等方面政策進行探索。在此背景下,前海需要結合政策紅利及自身特點,打造成爲深港合作的先導區、珠三角地區産業升級的引領區。前海可以在促進深港深度合作、離岸金融及人才、跨境金融、科創企業事前事中事後扶持及監管等方向進行政策的探索、研究。對深港各個領域,包括科技、金融、醫療、教育、電信、法律等領域進行對接,縮小深港大環境上的差異化,形成頗具深港特色的“前海模式”政策體係。

(2)構建人才大環境

考慮到作爲深港連接的橋梁,前海深港合作是前海科創模式的主旋律之一。而香港作爲海外與內地溝通的橋梁,前海將充當大陸與香港、海外的科技交易樞紐。在兩座橋梁間,將人才導向前海,支持前海科創事業成爲重中之重。結合政策紅利,探索對港及海外稅制優惠、離岸政策、人才特區政策,對標深圳市、南山區對境外科創人才扶持政策,才能保持前海對香港及海外科創人才的吸引力,才能引導立志在前海創新創業的人才不斷向前發展;結合深圳生活居住成本高的特點,給與境外科創人才住房優惠及支持,降低境外人才生活成本;成立科創人才專項扶持基金,支持科創人才創業,同時出台政策扶持境外背景的科創企業,降低人才創業難度,吸引創業人才來前海創業;與香港的教育、醫療合作,結合前海先進的城市發展模式,讓境外人才倍感賓至如歸,讓願意創新創業的人才留下來,推動前海科創事業。

(3)載體帶動科技創新

對于前海有限的空間而言,盲目引進科創項目、企業顯然不合適。例如集成電路、芯片等,這些投入大、科研周期長、回報低的項目並不適合目前寸土寸金的前海。因此搭建創新創業載體,是目前前海最好的手段之一。創新創業載體本質上是科創企業的服務載體,將土地地産化、房産化以服務其內部的科創團隊和項目以及科創企業。前海在有限的空間還無法將大量的科技創新項目展開,那就要利用創新創業載體內部流動性強的特點,推動科技創新個體的發展,將優質的中小科創團隊、企業等推向更高的平台,源源不斷的補進新的科技創新力量。如此可以較快的將前海科技創新産業規模化,以此帶動配套科技服務産業,先做大做強一批,打出前海科創的名片,再尋求不斷做強,以推動前海科技創新的流動和循環。同時這種方式也將大量科創企業、團隊等的管理壓力轉嫁到載體,利于上層機構將更多精力放在對前海整個科技創新生態壞境的把握上,實現可持續性和良性循環。

(4)科技服務業相輔相成

科技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産業,更是前海重點發展産業之一,其與科技創新産業的發展相輔相成。科技服務業的發展,首先需要已形成一定規模的科技創新産業,而良好的科技服務業體係則會吸引更多科技創新産業的加入,是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新引擎的必經之路。前海的科技服務業可以依托前海目前的夢工廠,對內部的孵化企業、團隊等進行服務,穩步發展。而前海的科技服務體係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構建。

一是科技金融。金融業作爲前海四大重點發展産業之一,可以和科技創新産業融合發展,以金融發展支持科技産業發展,以科技産業發展推動經濟發展。科技金融可從六大方向著手爲科技産業發展保駕護航,即跨境金融、創業投融資風險補貼、引導基金、上市培育、投貸聯動、保險等。

二是知識産權。目前國內知識産權體係相較發達國家比較落後,需結合實際,構建“前海模式”的知識産權體係,如知識産權交易體係、知識産權評估的風險補償等。

三是技術成果轉移轉化。作爲國際化定位的前海,在這一點上可以大力鼓勵創新創業載體、創新團隊、科創企業以及科技服務機構等在境外進行展覽、設立分支機構、國際研發合作、申辦或舉辦國際會議及專業領域創業大賽、國際商務或投資、國際科技服務等活動。加深深港合作,鼓勵兩地的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結合跨境金融等政策,利用前海、香港的橋梁作用,回流境外資本。此外,結合其他地方的相關政策,建立完善的技術成果轉移轉化。

綜上所述,前海科技創新生態將通過特色政策、人才環境、創新創業載體、科技服務業四個方面打造。有特色的政策,可以形成科創生態磁場,帶動集聚效應。營造良性環境,可以吸引人才來前海發展、創新創業,在人才流動的同時以求留住更多的優質人才。而創新創業載體在推動科技創新團隊、企業等的流動的同時,本質上也在推動人才的流動,將優質人才推向更高的平台,實現循環。作爲重點發展打造的科技服務業則致力于更加優厚的生態環境,幫助人才創新創業,保持前海科技創新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03幾點建議

作爲屹立于改革開放前沿的前海科創投控股有限公司,在現有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化壓力爲動力,破局是關鍵。

(1)明確産業定位和選擇

目前的前海對于科技創新産業仍然缺乏清晰的定位。今年3月7日,習總書記在廣東代表團審議時,他強調要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作爲重中之重,構築産業體係新支柱。前海應當對這七大産業進行再劃分、再細化,選擇適合前海的。只有明確目標,結合前海自身特點和需求尋求重點發展,龍頭發展,才能以點帶面的發展。

以生物醫療領域爲例,結合前海實際情況和目前國內及全球市場需求,可以將生物醫療再細分至老齡醫療産業、健康食品等熱門藍海領域;結合前海高端産業的定位,可以選擇生物醫療産業中的高端領域,如高端生物材料、前沿生物醫療等高端科技領域。將目標縮小但不受限于目標,明確發展方向,形成特點,逐漸擴大業內影響力,以求成爲生物醫療強區。

同時,也可選擇龍頭産業或龍頭企業,進行重點發展。以高端裝備制造業爲例,引進知名企業或國家挂牌的研發中心、創新機構,因其自身需求,可帶動周邊新材料産業及其上下級産業鏈的發展。

(2)政策配套

目前,前海的政策體係留白很多,亟待完善。尤其以三個方面爲主:科技服務、科技人才、前海亮點政策等。

目前前海對科技服務産業體係的構建較爲滯後,科技金融、知識産權、技術成果轉移轉化都缺乏政策支持,科技服務企業結構也趨于簡單且數量不足,需完善科技服務業的扶持政策。考慮到目前前海的金融業已呈空心化趨勢,依托前海原本的金融業底子,發展科技金融難度較大,可設立相關的引導基金,吸引金融業實體進入前海,與科技創新産業融合發展。

目前的前海對科技創新人才的扶持辦法覆蓋不足,對香港及海外人才的配套不全。考慮到港陸關係,可將對港人員定義適當放寬,同時,對人才的扶持力度可考慮更加梯度地、柔和地展開,以避免占據數量優勢的非港和海外科創人才感到不公。

充分發揮現有尚未利用的政策紅利,制定出前海特點的政策,完善“前海模式”概念。需要針對跨境金融、離岸金融和人才等政策進行完善,提升前海的國際化地位。

(3)配套戰略能力資源的補充

考慮到科創相關政策完善之後,針對科創投目前尚無絕對能力和精力承擔後續核准、評估等工作,加之目前已經呈現出來的軟科學能力缺乏,如大數據分析、數據庫統計不足等,當前完善配套戰略能力的補充顯得尤爲重要。對于目前的前海,科技創新始終需要捕捉新的“藍海”和下一個“風口”,需要構建強大的數據庫以及大數據分析體係,來支持上層決策的制定和選擇。可以通過建立相關機構的資源庫,引進相關的服務機構,購買大數據服務,或者利用扶持政策來補充軟科學實力和分析能力。

上壹篇:關于深化前海“深港科創合作”的幾點建議

下壹篇:《前海論壇》——我們需要怎樣的前海夢工場?